刘先生看中了歙县徽城镇斗山街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核心城区的地理优势,准备回乡创建一个徽文化研学基地。但是老街上房屋间隔很小,搭架、安装水管、垃圾清运等等都对邻居生活出行造成影响。为此,邻居之间有过沟通,但由于改建时间长,一度造成人员阻碍施工的僵持局面。社区及时邀请有关居民参与谈心,协调各方诉求,达成和解协议。走出“心安讲理堂”的刘先生动情地说:“吾心安处是吾乡,诚然。”
邻里乡亲,家长里短,难免有些磕磕绊绊。遇上大事情,有法律有政策,该怎样是怎样,一些“鸡毛蒜皮”的小纠纷,却常常“扯不断理还乱”。歙县徽城镇斗山社区深知,这些“鸡毛蒜皮”若任其缠绕,终将磨损和谐图景。为此,社区精心构筑“心安讲理堂”,以“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为经纬,用“讲情、讲理、讲法”的三色丝线,编织出一张牢固的社区和解之网。
精心设计架构,织密服务网格。讲理堂非空中楼阁,要高效运转必须依托坚实组织根基。讲理堂以社区书记掌舵方向、统筹资源;“三官一律”协同护航。社区工作者、网格员为中坚力量,化身调解成员,冲锋在矛盾化解一线。由楼组长、党员志愿者担任联络员,如毛细血管般深入网格,主动排查隐患、精准收集诉求、架起沟通桥梁。职责清晰分工确保“纠纷有人管、调解有章法、落实有回音”。
巧用三步调解,解开千千心结。讲理堂的智慧,凝结于“情、理、法”交融的“三步调解法”:讲情暖人心:营造安全私密的“讲理角”,引导双方畅所欲言,让委屈有出口,愤怒得降温,为和解铺就情感基石。讲理明是非:调解员化身“社区法官”,抽丝剥茧厘清根源,引导换位思考,共同探寻双方皆可接受的现实方案。讲法定边界:遇复杂症结,法律顾问、法官等专业力量及时介入,明晰权责底线,确保协议合法有效,赋予解决方案不可撼动的公信力。
注重动态预防,深耕和谐土壤。讲理堂不止于“救火”,更致力于“防火”。社区联络员通过日常走访、联络居民,成为预警雷达,让潜在矛盾无所遁形。调解成员定期提炼典型案例,形成“社区调解智慧库”,为预防同类纠纷提供镜鉴。服务便民理念落地生根——流程简化、上门调解、线上咨询,让居民“遇事不慌、说理有门”。
斗山社区“心安讲理堂”将“情、理、法结合”奉为圭臬。它不仅是高效运转的纠纷“解压阀”,更是社区治理的温暖基石。在这里,每一次成功的调解,都在为“心安人和”的社区理想添砖加瓦;每一次坦诚的对话,都在涵养着崇德尚法、诚信重义的文明沃土。当“鸡毛蒜皮”有了畅所欲言的讲理之地,当“家长里短”遇见了情理交融的智慧之光,斗山社区便在这份“心安”中,日益生长出邻里守望相助、家园其乐融融的繁茂图景。心安讲理堂,正以其润物无声的力量,将和谐与安宁深深植入社区生活的每一寸肌理。
(汪邦华)
瑞和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