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已成为国家面临的重大挑战。2023年出生人口仅为903万,远低于2017年的1758万,且自2022年起,中国人口出现负增长。高昂的房价被认为是导致生育率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直接影响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和能力。 为了应对这一严峻形势,国家战略重心正逐步转向“保孩子”,并辅以持续的“保楼市”政策,力图构建良性循环。
然而,“保楼市”政策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尽管自2023年起,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包括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放松限购限贷政策,将房贷利率降至3.5%,首付比例降至两成等,旨在刺激房地产市场回暖。但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8月百城二手住宅平均价格为14549元/平方米,已连续28个月环比下跌,百城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跌城市数量更达100个,连续5个月集体下跌。房地产市场调整趋势已基本形成,短期内难以逆转,“保楼市”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
面对“保楼市”的困境,国家更侧重于从根本上解决影响生育率的因素。 “保孩子”战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展开剩余62%首先,长期持续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为当前局面奠定了基础。自2016年开始,国家便积极采取措施抑制过高的房价。至2021年,房地产调控政策高达650次,最终促使国内房价进入长期调整阶段。随着房价的持续下跌,年轻人的购房成本逐渐降低,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望释放,房价最终将逐步回归理性,与居民收入水平相匹配,从而间接提升生育意愿。
其次,大规模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将有效缓解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压力。2023年10月,政府宣布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建设600万套保障性住房,每年平均120万套。这些价格远低于市场价的保障房,将直接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难题,为更多年轻人提供结婚生子的基础条件,从而扭转人口出生率下降的趋势。
最后,降低结婚门槛,简化结婚手续,也为提升生育率提供了新的动力。 即将实施的《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取消了结婚登记对户口簿的要求,只需出示身份证即可办理。此举旨在打破因彩礼、房产等问题造成的婚姻障碍,减少非理性因素对结婚率的影响,从而促进人口出生率回升。
总而言之,虽然“保楼市”策略的效果未能达到预期,但国家已将战略重心转向更具根本性的“保孩子”政策,通过多方面措施,力求改善年轻人结婚生子的环境,最终实现人口结构的良性发展。 这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持续的政策支持和社会努力。
"
发布于:广东省瑞和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