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秋没几天,不少人就发现肠胃又开始 “闹脾气”—— 前阵子刚好转的腹胀、胃痛,不知不觉又冒了出来,吃点稍微凉的、油的食物就不舒服,甚至偶尔还会恶心。其实这不是个例,每到夏秋交替的时候,医院消化科里因肠胃炎反复就诊的人都会明显增多,尤其是本身肠胃就比较弱的人,更容易陷入 “好转 - 复发” 的循环。
这种反复通常有两个明显特点:
一是症状来得 “不激烈但磨人”,不像急性肠胃炎那样上吐下泻来势汹汹,更多是隐隐的胃部反酸、吃一点就饱胀,或者肚脐周围偶尔隐痛,不影响正常生活,但总让人觉得不舒服;
二是诱因特别 “日常”,可能只是早上出门没及时加外套,肚子吹了会儿风,或者中午喝了碗放凉的粥、吃了块刚从冰箱拿出来的水果,肠胃就开始 “抗议”,让人防不胜防。
之所以入秋后肠胃炎容易反复,除了天气变凉的因素,更常见的问题出在 “吃” 上。很多人觉得秋天要 “贴秋膘”,或者想通过饮食 “养胃”,结果反而踩了坑,加重了肠胃负担。
误区一:“养胃就得大量饮用热汤,多吃软烂食物”。入秋后,不少人秉持着“养胃”观念,每餐都离不开热汤、粥以及烂面条,笃信这样的饮食搭配能悉心呵护肠胃,为身体筑牢健康防线。但其实如果汤太油(比如浓肉汤、骨汤),或者粥、烂面条里加了很多糖、盐,反而会刺激胃黏膜;而且长期只吃软烂食物,肠胃消化能力会慢慢变弱,稍微吃点有嚼劲的食物就容易不舒服。
误区二:“秋天吃点凉的没关系,慢慢适应就行”。不少人存在认知误区,觉得夏天能肆意吃凉的,秋天偶尔吃些冰水果、冰酸奶也无妨。然而,往往吃完不久,胃痛、腹胀等不适便接踵而至,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入秋后肠胃对温度的敏感度会升高,哪怕是常温的水果,如果刚从冰箱拿出来(比如苹果、梨),建议放 10-15 分钟再吃,避免直接刺激肠胃。
既已明晰致使肠胃炎反复的缘由,接下来便阐述具体的应对之策。消化科医生给出了 4 个简单好操作的建议,坚持做就能帮肠胃减少负担,降低复发概率:
食用“温和食物”,然莫囿于“软烂食物”。每天的饭菜尽量清淡、少油少盐,比如清蒸鱼、清炒时蔬、杂粮饭(别煮太烂),既能补充营养,又不会刺激肠胃;水果可以选苹果、香蕉、木瓜这些温和的,避免吃山楂、柿子这类容易刺激胃的。
给肚子 “做好保暖”,避免 “局部着凉”。入秋后早晚温差渐大,注重腹部保暖十分关键。早晨出门时,不妨选择能护住肚子的衣物,像带腰带的外套、薄马甲都是不错的选择;中午即便觉得热,脱外套时也要留意别让肚子外露;
每天 “固定吃饭时间”,别让肠胃 “饿过头”。很多人秋天忙起来就忘了吃饭,或者早餐随便对付、晚餐吃得很晚,这样会让肠胃 “忽饿忽饱”,打乱消化节奏。建议每天三餐尽量固定时间,比如早上 7-8 点吃早餐,中午 12-1 点吃午餐,晚上 6-7 点吃晚餐,哪怕没时间吃正餐,也可以先吃点全麦面包、煮鸡蛋垫一垫,别让肠胃空转。
每日略施运动,于肠胃蠕动大有裨益。入秋时节,天气转凉,舒适宜人,正是出门活动的好时候。散步、打太极都是不错的选择,即便每天仅抽出 20 分钟,也能有效促进肠胃蠕动,助力身体更好地消化食物。建议饭后莫立即坐下或躺下,不妨站立10分钟,或慢走5 - 10分钟,以防食物积于胃中难以消化。
其实入秋后肠胃炎反复并不可怕,关键是找到容易让自己肠胃 “不舒服” 的诱因,比如有的人对凉的敏感,有的人对油腻敏感,然后针对性地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只要把这 4 件事做好,肠胃就能慢慢适应秋天的节奏,减少复发,让人舒服过秋。
瑞和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