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AA第五届应用算法模型实践典范大赛火热征集中!作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品牌赛事之一,本届赛事将立足于上海市及普陀区构建算法模型示范应用场景需求,聚焦“大模型应用落地及其产业化发展”,充分发挥区域龙头企业资源优势,重点推进产业生态体系构建与市场供需精准对接。关于参赛资格、流程、重点方向、支持政策...这份详尽的答疑帖,为您解答!
赛制相关
Q1:本次大赛有什么奖励? 奖项设置:初赛环节将针对参赛项目进行筛选,发布TOP50榜单,晋级TOP50的项目可参加总决赛;总决赛将根据技术实现、应用价值、商业评估等指标优选出TOP20项目;在TOP20项目中再次评比出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共8个奖项。 落地奖金:所有获奖队伍(含一、二、三等奖)符合普陀区产业导向的如在普陀落地经审核,将获得10万元落地奖金,同时享受普陀相关企业及人才政策补贴。 加入垂类供应商长名单:获奖队伍有机会加入垂类供应商长名单,参加由普陀区牵头的项目需求对接会。展开剩余84%Q2:请问线下路演和决赛的具体时间和地址是否确定?此次路演主要面向的观众群体有哪些?大赛路演及总决赛将于7月24日在上海市普陀区的上海明捷万丽酒店召开。路演的主要观众群体包括区域内企业代表、投资机构、行业专家、政府相关部门人员以及对人工智能领域感兴趣的各界人士。路演环节旨在为参赛团队提供与各方直接交流的机会,促进项目落地与合作。
Q3:关于参评资料中的PPT,是否有统一的模板供使用?如果没有模板,是否可以使用自行制作的PPT来提交呢?大赛未提供统一的PPT模板。参赛团队可以使用自行制作的PPT进行提交,但需确保PPT内容严格遵循大赛章程要求,涵盖基本信息、技术价值报告、应用价值报告、商业价值报告等板块,并确保内容完整、清晰、逻辑严谨,能够充分展示项目的亮点与优势。
Q4:本次大赛的决赛环节是采用闭门形式,还是开放形式进行呢?我们比较担心涉及的项目信息存在保密问题。本次大赛的决赛环节分为两个阶段,形式有所不同。从TOP50中选拔TOP20的路演环节将采用闭门形式进行,仅限参赛团队、评审专家、大赛组委会及相关工作人员参与,以确保项目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而最终的总决赛(TOP20项目角逐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将采用开放形式进行,并进行同步直播,旨在增强赛事的透明度和影响力。如有保密需求,参赛团队可对部分敏感信息进行适当脱敏处理。
Q5:硬件公司是否可以参加本次大赛?我们主要从事硬件开发,感觉与算法模型关系不大。大赛欢迎硬件公司参赛。虽然大赛名称为“应用算法模型实践典范大赛”,但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硬件的支持,硬件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同样是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硬件公司可以围绕自身硬件产品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结合算法模型的融合创新,提交参赛项目。例如,智能硬件设备的算法优化、硬件与算法协同设计、基于硬件平台的算法应用案例等,都是符合大赛参赛要求的方向。
Q6:如果项目最终没有在普陀区落地,是否就没有获奖机会了呢?不会。大赛的奖项设置旨在激励参赛团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与实践,并推动项目落地转化。获奖团队如在普陀区落地,将获得相应的落地奖金支持。但这并不意味着未落地的团队就无法获奖。大赛的评审重点在于项目的创新性、技术实现、应用价值和商业潜力等方面,即便团队未在普陀区落地,只要项目在这些方面表现出色,同样有机会获得奖项。
Q7:如果项目进入TOP50,是否一定需要到线下路演呢?进入TOP50的团队需要参加线下路演,这是大赛赛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展示项目、与各方交流互动的绝佳机会。线下路演能够更直观地呈现项目的优势和特点,有助于提升项目在评审专家、企业代表和投资机构面前的竞争力。因此,建议参赛团队克服困难,安排团队核心成员参加线下路演。
Q8:如果项目进入TOP50,但团队成员因事无法参加线下路演,是否可以安排其他人员代替路演呢?如果可以,代替路演的人员需要满足哪些要求?如果进入TOP50的团队因特殊情况无法安排原参赛团队成员参加线下路演,可以委托其他人员代为路演。代为路演的人员需满足以下要求:一是对项目有深入了解,能够准确、清晰地阐述项目的相关内容;二是需提供与参赛团队的授权委托书,明确代为路演的人员身份、职责和权限;三是代为路演的人员需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与现场观众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在路演前,代为路演的人员需向大赛组委会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经审核通过后方可参加路演。
政策相关
最终获奖后,有什么利好企业的补贴或者政策支持吗?(如补贴,或者落户、子女上学等)普陀区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聚焦算法模型相关企业培育,构建人工智能算法产业化体系。发布《普陀区支持科技创新实施意见》《普陀区加快发展智能软件产业实施意见》和《普陀区加快推动数据发展和数字城市建设实施意见(试行)》等相关政策。
1.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对首次通过认定的或新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可给予最高不超过2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对获得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的,按照市有关规定要求,可按1:1比例给予最高不超过150万元的区级资金匹配。对新引进的、有影响力或高速成长的“互联网+”企业,可给予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
2.支持创新企业发展。对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创业团队、科技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经认定,可发放一定的科技服务券,用于购买知识产权、会计、法律等专业服务,按规定使用后给予兑现,每年度最高可申领5万元的科技服务券。
3.支持智能算力应用。对企业购买或租用算力的,经认定,可按实际发生费用的30%以内比例,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资助。
4.鼓励加强数据管理能力。对通过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DCMM)3级及以上贯标认证的企业,经审核认定,可根据认证级别给予最高不超过25万元的扶持。同一企业升级认证级别,给予差额扶持。
5鼓励加快数据开发利用。对企业围绕自身业务数据和行业数据,通过购买服务、租用资源等方式开展数据治理、数据挖掘、模型训练、模型推理等,并对行业发展形成显著促进作用的,经审核认定,可按合同金额的40%以内比例,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扶持。
6.鼓励提供数字赋能服务。对各类数商、数字赋能平台,服务本区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数据价值挖掘、业务能级提升,成效显著的,经审核认定,可按照服务金额一定比例,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扶持。若同时符合《普陀区服务企业发展工作实施意见》规定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从高不重复享受。
关于人才方面,为进一步推动海内外优秀人才聚集,发布《普陀区促进“才聚普陀”实施办法》。
1.初创团队支持。高层次人才首次在普陀创业落地,且创办企业符合普陀产业发展导向,经认定,给予最高100万元创业扶持。海外人才首次在普陀创业落地,经认定,给予最高20万元的创业扶持。对特别优秀人才、承担重大战略项目的,可实行“一人一策”。
2.办公用房补贴。高层次人才首次在普陀创业落地,且创办企业在普陀区域内租赁办公场地的,经认定,给予最高100万元办公用房补贴。
3.人才安家支持。高层次人才首次在普陀创业落地、企业新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的,经认定,给予最高100万元人才购房补贴。普陀区域内机构新引进培育市级及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经认定,给予最高25万元人才购房补贴。
4.过渡性安居支持。高层次人才首次在普陀创业落地的企业,最高可以为5名核心团队成员申请人才租房补贴。首次在普陀创业落地的高层次人才、企业新引进培育的高层次人才,经认定,可给予每月最高5000元人才租房补贴。
5.团队研发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的团队研发扶持。对特别优秀人才、承担重大战略项目的,可实行“一人一策”。
6.人才开发培育支持。区域内入选市级及以上人才计划的高层次人才,可按最高1:1比例给予区级资金扶持。
7.高新技术企业人才专项激励。对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根据企业研发投入能力,给予最高50万元人才专项奖励。
此外,在网络安全、科技金融、生命健康等不同产业领域均有配套的政策支持及相应补贴。上文所述仅为部分政策内容示例,待企业正式落地普陀区后,可根据自身的实际业务需求与经营情况,精准匹配并申请适用的相关政策及补贴。
发布于:广东省瑞和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